首頁>檢索頁>當前

擺脫“電子屏幕依賴” 做數字生活的主人

發(fā)布時間:2024-10-24 作者:楊三喜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一款只能打電話、發(fā)信息,后攝僅200萬像素的“功能機”,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開賣兩天就賣斷貨,原因是它能讓人戒斷“電子屏幕依賴”。社交平臺上,“反技術依賴小組”“遠離屏幕計劃小組”等社交群組,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年輕人的加入。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教你怎么戒手機”的視頻動輒破百萬,甚至有的有千萬播放量……近來,“數字極簡主義”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很多年輕人嘗試通過“電子戒斷”“社交脫敏”“網絡斷聯”等方式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主動與媒介保持距離。

  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改變了內容生產方式,重塑了傳統傳播格局,將人類社會從信息匱乏時代帶入了信息爆炸時代。手機等移動信息接收終端的發(fā)展,讓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等實現了在線化,更加高效,也更加便捷。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信息爆炸帶來了知識普惠,也造成了信息過載。面對海量的、真假難辨、泥沙俱下的信息,很多人缺乏鑒別、篩選的能力,陷入焦慮和迷茫當中,甚至在信息洪流中失去了行動的能力。借助一塊方寸大小的電子屏幕,從獲取新知到消費購物、游戲娛樂,電子產品的功能越來越豐富,但沉浸其中,不僅可能帶來眼睛干澀、久坐傷身等身體上的損害,還可能帶來專注能力的減弱,甚至是與現實生活的脫節(jié)。有人說,這種狀態(tài)下人仿佛一個個或坐或立或行走的“手機支架”,雖然有些夸張,但生動的比喻仍然是深刻的警醒。

  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改變,選擇戒斷“電子屏幕依賴”,過一種數字極簡生活,是一種可喜的變化。它意味著年輕人意識到了技術的發(fā)展對生活的負面影響。技術的發(fā)展既可以給生活帶來更大的自由,為人類賦能,也可以給生活帶來枷鎖和束縛。比如,基于用戶興趣的“算法推薦”就在加劇信息繭房現象,把人們困在自己以及算法機制所共同建構的“繭房”中。接觸大量的同質化信息,將使人逐漸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和全面、多元認識世界的可能。當我們幾乎把所有的閑暇時間都用在了刷短視頻、玩網絡游戲等上,離開手機幾分鐘就焦慮不安的時候,到底是我們在控制手機還是手機在控制我們,或許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種種嘗試,反映出了部分年輕人一定程度的數字意識覺醒,他們希望在網絡使用中掌握更大的自主權,希望廓清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將自己從網絡世界的信息過載中抽離出來,最大程度降低數字生活的負面影響。意識的覺醒顯然是改變的開始。不管是對數字軟件進行“斷舍離”,只在手機上保留自己常用的軟件,還是提高手機管理能力,養(yǎng)成“及時放下手機”的習慣,控制媒介使用時間與頻次,抑或是了解媒介傳播變化趨勢、算法推薦原理,關閉信息彈窗或內容推薦,提高信息篩選、辨別的能力,都以意識的覺醒為前提。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生活變得越來越數字化將是一個難以抵擋的趨勢,數字化浪潮正在也將繼續(xù)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和社會結構。如何在數字化生活中保持本真與自我,保持與現實生活的豐富連接,以更主動的方式參與數字生活,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所有人必須持續(xù)面對的課題。從意識覺醒、認知提升開始,探索適合每個人的數字“斷舍離”方式,是個體層面應該做的事情。從社會層面來講,則需要學校等機構加大數字素養(yǎng)的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學會做數字生活的主人。而各類網絡平臺和互聯網企業(yè),也應該堅持技術向善的科技倫理,共同改善數字環(huán)境生態(tài),讓數字技術真正服務于人們對數字時代美好生活的期許。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24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