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吳雪梅)4月27日,“家風鑄魂 愛國傳心”——《錢均夫傳》新書發(fā)布座談會在浙江杭州舉行,眾多教育界、歷史界、錢學森研究領域?qū)<乙约拔幕瘣酆谜啐R聚一堂,共同回溯教育家錢均夫的不凡人生,深入探討其家庭教育理念與家風傳承的深遠意義。
錢均夫(1882—1969),吳越國王錢镠第三十二世孫,民國教育家,錢學森之父,踐行“教育救國”的杰出代表,融通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現(xiàn)代教育,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將教育救國的理想付諸實踐,為提升中小學師資力量、擴大職業(yè)教育范圍等作出諸多努力。
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黨總支副書記、副館長呂成冬撰寫的《錢均夫傳》運用文獻、檔案以及圖像等史料,按時間順序敘述了錢均夫的一生,再現(xiàn)了其生平事跡、教育事功與教育思想,展現(xiàn)出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實踐教育救國理念的人物形象。會上,各位專家以《錢均夫傳》為藍本,對錢氏家族的家風傳承、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錢學森研究等展開交流座談。
錢學森生前秘書、中央軍委原科技委綜合局大校顧吉環(huán)表示,錢均夫最大的功績是培養(yǎng)了錢學森。錢學森能在美國強大的壓力下不被打倒,源于他性格的堅毅。我們今天研究錢均夫也是對他影響錢學森的研究,也是錢氏家風的研究。
錢均夫之孫、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深情回顧了父親錢學森談其父錢均夫?qū)λ挠绊懀貞?,錢學森常說,“父親是我的第一位老師”“我父親錢均夫很懂得現(xiàn)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學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 也對藝術有興趣,讀過許多藝術理論方面的書。”
會上,6組家風傳承優(yōu)秀家庭代表和8位熱愛科學的紅巷少年代表接受贈書。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