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樂府詩學研究》 劉亮 著 人民出版社
劉亮教授新著《明代樂府詩學研究》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結題成果。全書十三章,50余萬字,結構嚴謹,體大思精。其內容大致涉及七個方面:第一,系統(tǒng)考察了明代樂府詩學文獻;第二,分析了明代樂府詩學的發(fā)生背景和樂府觀念;第三,考察了明代樂府詩總集、擬樂府創(chuàng)作及樂府詩學名家與明代樂府詩學的關系;第四,考察了明代樂府制度及樂府詩的體制研究;第五,考察了明代樂府詩文獻及樂府詩的本體研究;第六,對明代樂府詩創(chuàng)作論和批評進行專題探討;第七,對明代樂府詩學的詩學史價值和影響的客觀評價。
通觀全書,該著作尤其值得肯定之處有四個方面:
一是對明代樂府詩學文獻的全面梳理。著作第一章《明代樂府詩學的文獻考察》,細致耙梳了史書、書目、樂府詩總集、詩歌總集與選集、作家詩歌別集、詩話、類書、雜撰等各類著作中的樂府詩學文獻,是第一次如此系統(tǒng)、全面地對明代樂府詩學文獻的梳理,既為各章節(jié)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文獻基礎,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線索。又在第四章《樂府詩總集刊刻、編撰與明代樂府詩學》中,對郭茂倩《樂府詩集》、左克明《古樂府》等前代樂府詩總集和明代新出現的樂府詩總集的編撰、刊刻、流傳情況進行了細致考察和梳理。全書對明代樂府詩學文獻資料的耙梳和辨析用力甚勤,學術價值突出。
二是對明代樂府詩學內容和相關命題的系統(tǒng)考察。如第三章《明人的樂府觀念與樂府詩學》,考察了明代人的樂府詩體觀、樂府主聲說與樂府功能觀;第八章《樂府制度、樂府活動與音樂及詩歌體制研究》,重點討論了明代人有關樂府制度、音樂活動與音樂及樂府詩體制問題的研究;第九章《樂府詩文獻與詩歌本體研究》,主要討論明代人對前代樂府文獻留存、樂府詩題名、本事與作者的考證、樂府詩作品補遺等問題;第十章至第十三章集中討論了明代人的樂府詩創(chuàng)作論和樂府詩批評論問題;第六章《明代詩學名家與樂府詩學》,對李東陽、前后七子、楊慎、胡應麟、胡震亨、許學夷、鐘惺等詩學名家的樂府詩學批評內容、觀點和風格特點進行個案分析。這些章節(jié)是著作的主體內容,初步建構了明代樂府詩學的內容體系。
三是對明代樂府詩學價值的準確定位。該著作通過對明代樂府詩學的系統(tǒng)研究指出,與漢唐、宋元時期的樂府詩學相比,樂府詩學在明代發(fā)生了顯著的轉型,這種轉型表現為從以解題詩學為主發(fā)展到以評論詩學為主,從以傳統(tǒng)的音樂研究為主轉向了以文學研究為主,從只重視樂府詩的社會功能轉向了對樂府詩思想藝術全方位的關注。在《緒論》中也提出,與漢唐、宋元時期的樂府詩學相比,明代樂府詩學家既有理論探索,又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進行檢驗,既有詩歌解題、字詞考證、作者考證等微觀研究,也有樂府詩史構建的宏觀研究。這大大發(fā)展了樂府詩研究的方式和范疇,在詩學研究體系化、完整性方面都遠遠超越前代,將中國古代樂府詩學推向了頂峰。這些觀點準確把握了明代樂府詩學的特點及其在中國樂府詩學史上的價值。
四是將明代樂府詩學放在明代復古詩學與樂府詩創(chuàng)作實踐中進行雙向考察。著作第五章《擬古樂府創(chuàng)作與明代樂府詩學》,重點探討了明代詩壇大量擬作古樂府詩現象與明代復古詩學的關系,以及與明代樂府詩學的互動。作者指出,樂府詩是明代復古詩學的主要體裁和載體,認為王世貞、胡應麟、許學夷等明代詩學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擬古樂府作品,同時也通過對樂府古詩的評價來闡發(fā)自己的復古詩論。
總之,該書第一次對明代樂府詩學進行了系統(tǒng)考察和全面研究,有效推進了明代樂府詩學研究的深化,是中國樂府詩學研究領域的一部優(yōu)秀著作。
(作者系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6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