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山東省安丘市東埠中學:

三方面推動全環(huán)境育人模式改革

發(fā)布時間:2023-09-08 作者:范曉華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目前,初中教育辦學功利化、課程隨意化、重知識輕育人、重學科輕活動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原先處于全市初中教育領跑地位的東埠中學先后合并了2處城區(qū)薄弱學校、新建1個校區(qū),導致出現了師資嚴重短缺、隊伍結構失衡、生源素質下降、家校共育低層次運作、教育教學質量下滑等問題。東埠中學分析學校辦學歷史,認為學生有志向、教師有才能、家長有情懷是興校、強校的根本原因。為此,學校提出了“學子賦志”“教師賦能”“家長賦情”育人主張,開展初中全環(huán)境育人模式改革。

    學子賦志:

    從育智到育人,找到初中教育的靈魂

“學子賦志”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和方式?!爸尽笔菍W生成長目標,指向立德;“賦”是實現目標的過程與路徑,指向樹人。

學校構建全環(huán)境育人模式,先從組織形式和管理機制變革入手。學校實行校區(qū)自治管理,校區(qū)擁有教育、教學、科研、人事的管理權。校區(qū)內成立學生研究中心,促使所有學科教師打破學科界限,全員育人。

在全環(huán)境育人理念下,各學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進行教材統(tǒng)整,打通學科邊界,以主題化、活動化的呈現方式,以問題串、任務鏈驅動學生真學習,以小組合作探究和自主深度體驗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實現從認知到情感、行為的轉化。

學校以“初中人生規(guī)劃”為切入點,引領學生立志。通過構建“榜樣示范、見賢思齊”“專家引導、成才報國”“傳承紅色基因、播撒理想種子”“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尊重差異、分類指導”五大支撐體系,激發(fā)學生勵志;通過“夯實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全學科育人”“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搭建成長平臺”兩項舉措,助推學生成志。學校根據各學段教育目標和主題,開展文化考察、公益服務、創(chuàng)意制作、情境體驗四類綜合實踐活動,以此歷練學生品格、樹立遠大理想。比如,開展尋找安丘第一個黨支部、探尋齊長城、體驗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這些活動讓學生在行走與動手中接受革命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傳承紅色基因。

學校改變“分數+操行評語”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實施“積累過程數據+特色活動賦分+獲得榮譽獎勵”的積分制管理評價方式。每學期每名學生可以拿到一份《學業(yè)水平分析報告》,報告從行為習慣、學習動機、意志品質、知識與技能、學科思想方法等方面,全面地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作出評價,并為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教學改進提供依據,讓評價過程變成育人過程。

    教師賦能: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fā)展,找到隊伍建設關鍵

學校整合后,新入職年輕教師、從鄉(xiāng)鎮(zhèn)調入的教師比較多,教師學歷層次、知識結構、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教師出現職業(yè)倦怠。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學校通過“教師賦能”工程,著力培養(yǎng)教學有方、輔導有法、工作有心、成長有勁的教師隊伍。

參加工作還不到五年,教師楊利娟就在濰坊市優(yōu)質課評選中獲得了一等獎,這得益于學?!把杏柦桃惑w化”的名師引領機制的實施和她的導師范曉華的指導。學校成立了由省市特級教師、名師擔任主持人的名師工作室,從教學常規(guī)入手,通過名師課堂、名師班級管理展示、名師教學基本功展示、教學經驗交流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開展傳、幫、帶,推動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高。

在名師培養(yǎng)方面,學校構建了“專家引領—制度保證—平臺支撐—經費保障”“四位一體”的名師培養(yǎng)機制,有效推動區(qū)域名師培養(yǎng)。在骨干教師培養(yǎng)方面,學校圍繞適合教師發(fā)展的項目搭建混合式教師發(fā)展平臺,如“青藍工程”“名師課堂”“東埠論壇”“教改前沿”“圓桌教研”“專題講座”等,豐富了校本培訓形式和內容,得到濰坊市教育局總督學李慶華的肯定,認為東埠中學的經驗值得推廣。

除此之外,學校還在全體教師中實施“日精進”達標式專業(yè)成長行動。一是通過校長領讀引導教師全員參與“日精進”讀書活動,不僅豐盈了教師知識儲備,還厚實了教師育人情懷。二是由學科組長主導開展全學科“日精進”教學反思,通過分析亮點、查找短板,為日后教學質量提升提供改進依據。學校還建立育人團隊綜合評價機制和“四案”合一高效評價機制,通過教師思想政治、師德師風、專業(yè)發(fā)展、教學業(yè)績、班主任工作、一崗雙責落實、培優(yōu)工作、特殊貢獻等多維度綜合評價機制,激勵教師全方位育人,成長為具備“一專+一技”的“雙師型”教師。

    家長賦情:

    從淺層參與走向深度融合,找到家校共育金鑰匙

針對家長素質參差不齊、家庭教育方式低層次等問題,學校以推進家長課程為抓手,建構系統(tǒng)的管理體系,有效地解決了家庭教育難點、熱點問題。

學校開展了“一年四次八課時”的家長課程授課活動,以班級為授課單位,由班主任組織實施。在此基礎上,學校分年級安排專題課程,根據學生年級年齡特點、家庭結構地域特點、學生問題訴求特點等開展專題講座。如初一的《怎樣使你的孩子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初二的《談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初三的《怎樣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等。

初二(7)班孫浩博的家長孫建昶,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經過“家長賦情”系列課程培訓后,開始推掉應酬陪伴孩子,尤其是學校開展“讀書聲里是吾家”家長全員讀書活動以來,他擠出時間和家人一起閱讀,全家被評為濰坊市“書香家庭”。

為了提升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學校把家長學校和家委會整合為“家校聯盟”,每年召開年會,審議課表,列席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每學期,“家校聯盟”牽頭,開展家校之間的“三互”行動,即互訪、互勵、互諒,促進了家校融合。同時,開展家長志愿者服務活動,如,路隊執(zhí)勤、實踐活動策劃、義務承擔勞動教育課等,通過活動,家校關系進一步融洽,增強了教育合力。

學校和“家校聯盟”共同創(chuàng)辦《親子月報》,為師生、家長展示自我和互相交流提供了舞臺。3年來,3名家長獲評濰坊市智慧家長,4名家長入選濰坊市百千萬家長講師團成員,5個家庭獲評濰坊市“書香家庭”,學校獲評濰坊市教育惠民示范校。 

“3年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周期,第一個周期就結出了豐碩成果,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家長樂管的局面已經形成。學校將進一步深化全環(huán)境育人研究成果,通過建立教育集群,在全市推介全環(huán)境育人模式經驗,為全市初中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貢獻東埠智慧?!睎|埠中學校長張寶成說。(作者單位系山東省安丘市東埠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08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