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山東省濟南外國語學校:

豐富特色課程 培養(yǎng)國際復合型人才

發(fā)布時間:2023-04-12 作者:林寶磊 來源:中國教育報

冬去春來,冰雪皆散而為春雨。學校的特色發(fā)展也是如此,不是一朝一夕所致,不因某位學生、教師、校長而改變。高中特色發(fā)展應以優(yōu)化育人為方向,以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核心,以豐富特色課程體系為載體,不斷豐富教育內涵與特色,凸顯教育成效與個性,提升教育質量與品位。

外國語學校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以外語教育作為顯著辦學特色的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建于1989年,是山東省唯一在教育部備案的外國語學校,是一所突出外語特色、文理并重、與國際接軌的完全中學,也是全國唯一開設10門外語的中學。立足我國中等外語教育的“最高層次”和“龍頭”地位,多年來,學校立足辦學定位,進一步豐富特色內涵,根據外語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性,遵循語言習得規(guī)律,實現學生學習語言、領悟文化、感知文明的統(tǒng)一,培養(yǎng)了大批具備國際視野、具有跨文化活動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育人理念:堅持中華根基,培養(yǎng)國際視野

學校立足自身辦學定位,結合辦學實際,遵循國際化、現代化方向,提出了“培養(yǎng)中華根基、國際視野,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國際化后備人才”的育人目標,從人才的培養(yǎng)的三大核心要素——知識、能力、品格入手,提出國際化后備人才的8個核心素養(yǎng),即民族擔當、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國際視野、學習能力、發(fā)展規(guī)劃、健康審美、文明素養(yǎng)。據此,學校建構起具有自身辦學特色與風格的國際化后備人才培養(yǎng)模型,著眼于學生人生底色的形成、成長方向的確認與發(fā)展?jié)撡|的培養(yǎng)。

外語特色是一座橋,而非目的地。學校將國際化維度融入育人目標、課程、教學、活動等諸多方面,形成穩(wěn)定、成熟、獨特的辦學價值觀,帶動學生、教師、學校持續(xù)性發(fā)展。

學校特色已然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內化為精神。走進校門,8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浮雕展現中華根基、國際視野;“世界眼中國心”景觀以眼睛造型寓意國際視野、放眼全球;圖書館里掃描二維碼可以了解學校故事的各語種版本;校內兩條主要道路分別命名為“經緯大道”和“復興大道”,激勵學生胸懷天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增進學生的沉浸式體驗,學校打造了近1600平方米的外語模音教室、模擬聯合國教室、模擬海關教室、模擬新聞發(fā)布教室、魁北克教室等外語學習功能教室,同時,外事禮品展示區(qū)、外國文化展示墻、圖書館外文專區(qū)等為學生營造了獨特的外語學習文化場。

課程設置:適應社會需要,滿足學生需求

學校外語教學使用原版教材、運用外語授課、強化外教教學、重視活動開展,實行多課時、小班化、分類推進、多維檢測,踐行聽說領先、讀背跟進、帶動寫譯、情景交融、實踐延伸的特色模式。在此基礎上,學校圍繞自身辦學定位,加大改革力度,不斷豐富特色內涵。

為培養(yǎng)社會急需的優(yōu)秀外語類復合型后備人才,學校采用日語+英語、俄語+英語、法語+英語、德語+英語、西班牙語+英語模式,兩門外語并重,同步發(fā)展。在多學一門外語的情況下,學生保持了穩(wěn)定優(yōu)秀的學業(yè)水平。學校根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的人才需求,又增設了阿拉伯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和韓語,達到10門外語。在確保學生完成必修課程基礎上,學校開設凸顯外語特色、滿足學生需求的模擬聯合國、英語戲劇、英語辯論以及9門非通用語的15個門類課程,每學期18課時。

為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實現辦學模式和育人方向的多樣化、國際化,學校高中部開設了A-Level和AP國際課程實驗項目。開設國際課程的意義不僅指向留學預備教育,還在于運用國際通用語言標準指導改進自身的外語教學,優(yōu)化學校的育人過程。學校按照世界一流大學選拔學生的標準設計育人全過程,引進國際先進的課程資源,加強國內與國際課程的有機融合、學術類課程與非學術類活動的結合,加強學術英語教學,進行國際課程與國內課程、國內外外語教學的比較研究,通過外語學習價值的鏈接與提升,優(yōu)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同時,學校圍繞國際化方向和全人教育,將學科延展類活動與德育活動課程、體育課程、藝術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實踐類課程等進行一體化、系統(tǒng)性設計,引入競賽類、文化交流、中外學生合作的項目研究等國際活動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發(fā)展平臺。

人才培養(yǎng):堅持立德樹人,服務國家發(fā)展

在學生評價方面,學校在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上積極探索,建立了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伴隨式數據收集系統(tǒng),研發(fā)出針對出國學生的數據分析系統(tǒng),發(fā)布了海外大學申請競爭力要素清單,逐步形成特色學生評價方式。國際課程中心先行試點,按照國際通行做法,讓成績單完整地呈現學生每學期修讀的所有科目及成績、獲得的學分、學期GPA(平均學分績點)、累計GPA等,包含出勤、課堂參與、作業(yè)、測驗、考試、項目研究等內容,記錄學生的成長。

好雨還催眾筍長。學校一屆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都帶著濟外的骨氣與特質,奮斗在追夢的路上。2015屆英德復語畢業(yè)生王琇琨,作為中國唯一青年代表參加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共同應對新冠病毒”網絡研討會,獲得眾多點贊;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曾就職于全球知名機械制造企業(yè)的張賽,回到濟南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先鋒;孫明旭辭去英國大學的高薪職位回到家鄉(xiāng),對接海外高層次項目,為家鄉(xiāng)招才引智貢獻力量……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中提到:“任何一條增長的S曲線,都會滑過拋物線的頂點(極限點),持續(xù)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痹趶牡谝磺€到第二曲線的發(fā)展過程中,尋找“破局點”很重要。濟南外國語學校著眼發(fā)展,乘勢而上,實現辦學定位由“基于外國語”向“超越外國語”轉變,管理視角從關注“事”“物”向關注師生轉變,管理方式由過程實務管理向制度文化管理轉變,教學重心由教書向育人轉變,進一步豐富內涵,凸顯特色,推動學校取得新的發(fā)展。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外國語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12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