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農村園孩子干農活,家長真不認可嗎

發(fā)布時間:2022-10-09 作者:凌素凡 來源:中國教育報

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視,農村園的發(fā)展態(tài)勢也越來越好,社會的認可度、家長的滿意度也在逐年提升。為讓農村園孩子既能接受與城里孩子同樣質量的學前教育,同時也能體驗農村在地資源的課程價值,很多農村園紛紛進行類似“基于在地文化資源的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這一研究課題。

在經驗分享時,一些教師在提及家長對幼兒園活動看法時,時不時會提到:“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干了一輩子農活,難道現在還要讓孩子下地干農活嗎?”“我們送孩子到幼兒園是學知識的,干農活在家里就可以學,干嗎還要到幼兒園學呢?”……從這些轉述中,不難聽出一些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干農活的排斥與不認可。那么,家長對農村園組織孩子干農活真不認可嗎?

楊老師在一所農村園任教已有10個年頭。她喜歡帶著孩子們到幼兒園附近的田園里體驗種植的樂趣,與孩子們一起曬柿子、摘玉米,并把這些場景用照片、文字記錄下來,在班級群及時發(fā)布,還將這些碎片化的場景進行梳理、提煉,形成課程案例,與家長分享。一次,她將孩子們曬番薯干的場景拍下來,并將他們的話語、想法進行簡短的記錄,在班級群與家長共享。家長看了之后紛紛留言:“謝謝老師的用心,讓孩子們參與了全過程,很有意義?!薄爸x謝老師給孩子們這樣的經歷,讓他們也學會了珍惜食物?!薄议L的留言,有對活動形式的點贊,有對活動內容價值的判斷,有對課程推進的思考。在教師的智慧引領下,家長意識到干農活是學習過程,也是幼兒園開展的課程活動,幼兒園組織的農活與家里的農活是兩回事。

通過大量的訪談,我們發(fā)現,家長不認可幼兒園孩子干農活,實際是一個偽命題。它多是出于一部分家長對農活的想象,以及對幼兒園課程的不理解。對幼兒園來說,把家長真正納入課程,讓家長明白農活的“內里”,這不但對孩子重要,更是讓家長認識到農村生活價值的過程。

首先,要讓家長體驗到教育的“在場感”。作為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學到什么,生活得怎樣。那么,幼兒園就應滿足家長這份期待與需求,建立家園聯系欄、組建班級微信群、開展親子實踐活動等,多維度、多角度支持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各類教育教學活動,讓他們能體驗到教育的“在場感”。

比如,案例中的楊老師,對幼兒園開展的農活在班級微信群實時播報,將孩子的行為、自己的教育觀察筆記與家長分享,讓家長在照片、文字中品味到孩子干農活時專注、認真的學習品質,從而看見孩子的學習、成長。

其次,要讓家長時刻感受到教育的價值感。幼兒園組織孩子干農活、做農事,主要是落實課程內容,它與家里開展的農活有本質區(qū)別。因此,在組織農活前,教師可以結合本班孩子的興趣、經驗及需求,通過訪談、調研等方式,運用家園共同構建、共同推進、共同分享的機制,建設具有班級特色的班本課程,讓家長體會到課程前、中、后的教育價值。

比如,楊老師會利用家長資源,組織幼兒到附近的種植基地開展研學活動。特別是每次主題活動結束后,都會讓家長談感想、提建議,將家長卷入課程建設,在聽、做、想的過程中體會到農活的教育價值。

再其次,要讓家長時刻體悟到教育的活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育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農村園家長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生活有著獨特的情懷,他們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立足本土,不忘鄉(xiāng)音鄉(xiāng)情。作為農村園教育工作者,要創(chuàng)設多種路徑、多種方式幫助家長實現愿望。因此,教師要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去喚醒農村園家長的價值認知,用豐富適切的教育形式去激勵農村園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用充滿活力的課程去幫助農村園家長體悟農活所蘊含的滋養(yǎng)生命、浸潤心靈、塑造品質的價值。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溫州市學前教育指導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09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