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關于師者的論述,讓我想起人生的導師給予的“不惑·知惑·解惑”的為師之道。
不知不知
2017年的冬天,不惑之年的我與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在那所名叫隔川中學的鄉(xiāng)村學校相識。他叫鄒開煌,是福建省教育學院退休教授、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他應邀到學校指導課程建設,還深入課堂進行評估診斷。
臨近中午,他對我說:“我下午可以去聽你一節(jié)語文課嗎?”我先是一愣,然后小聲問道:“鄒教授,您是教哪個學科的?”“我是化學專業(yè)的?!彼Σ[瞇地、意味深長地答道。
那天下午,我沒有過多準備,憑著20年教學的“老經(jīng)驗”上了一節(jié)詩歌閱讀課《使至塞上》,課堂效果也感覺良好。不曾想,課后鄒教授的點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指著記得密密麻麻的聽課筆記對我說:“你讓學生理解詩句意思,你給學生動腦思考的時間了嗎?沒有,是你一句句講給學生聽的。你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了嗎?你教給學生方法了嗎?沒有,是你把答案直接呈現(xiàn)在屏幕上的。你今天直接給學生的東西太多啦!”鄒教授的話讓我這個“老教師”受刺激了。他讓我知道了不惑之年不是不迷惑,而是不知迷惑。
知不知
后來,學校還邀請鄒教授為全體教師開設專題講座。他從陶行知名言導入,為我們講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凡的一生。他還以學游泳和他擅長的樹葉吹奏為例,詳細解讀了生活教育的方法論“教學做合一”的內(nèi)涵:“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事怎么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他教導我們說,在課堂教學中也要邊行動邊思考,把教和學落實到“做”上,要設身處地、想方設法讓學生明白。
鄒教授的講座,開啟我學陶師陶的序幕,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明白課堂上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性。但“教學做合一”思想那么深邃、那么高遠,我知道自己不理解它的內(nèi)涵和特征,也知道自己還找不到“做上教”“做上學”的著力點。
知知
為了更好地踐行“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鄒教授指導我申報陶行知研究會的專項課題“基于關鍵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研究”。我開始與文獻對話,閱讀陶行知先生《中國教育的覺醒》《中國教育改造》,反復研讀陶行知的教育名篇。每每遇到不解之處,便與鄒教授展開對話。鄒教授不厭其煩,為我指點迷津。我知道了行動是“做”的第一要義,且不能只從經(jīng)驗出發(fā),要基于問題去探尋概念和原理,這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關鍵。鄒教授指導課題組研討活動,首創(chuàng)以“做事”為本的“做案”,研制“六精”課堂評價表和學生課堂做事登記表,這些研究成果都得到其他專家的認可,撰寫的論文《“教學做合一”方法論的源起與發(fā)展》在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征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并在《生活教育》雜志上發(fā)表。
鄒教授高位引領,經(jīng)常為我答疑解惑,讓我從一位普通的鄉(xiāng)村教師,成長為“連城縣教書育人模范”“龍巖市名師”,還當選福建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成為行知講師團成員,到全省各地開展示范教學。由鄒教授指導、我主持實施的項目《基于“教學做合一”的農(nóng)村初中“六動”課堂行動研究》,榮獲2020年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這也是目前連城縣所有學校中僅有的省級教學成果獎。
如今,鄒教授已到古稀之年,他依然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在全國各地的學校傳播行知思想。人們都尊稱他是“活著的陶行知”“行走的陶行知”。教育教學領域還有很多的“不知”,我也要像鄒教授一樣,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汲取智慧,潛心傳道授業(yè)解惑,做新時代行知式的“大先生”。(福建省連城縣第二中學高級教師 黃玲妹)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